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时间:2023-11-25 11:03:57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发展特点,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下面分享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的相关内容。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1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言语和抽像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2

6-9岁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在智力因素方面,有些6、7岁的孩子智力测试结果在90分左右,推理能力测试结果中下或刚刚及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结果不是恒定不变的,如不加以重视,将来就会下降到正常标准线以下。家长不要仅相信自己的感觉,应找心理医生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及时进行训练,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9岁孩子的任务就不再是适应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能力上要求更高,在学习任务上难度明显加大。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

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个坎儿,他们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到五、六年级的课程。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3

婴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婴儿的许多所作所为均隐含着记忆系统的存在。将一张新的图片与一张已经重复看过几遍的图片放在4个月的.婴儿面前时,婴儿看后者的时间明显更长一些。婴儿不仅很早就存在记忆,而且他们具有相当好的信息保持能力。例如,5个月婴儿接触一张面部照片仅仅两分钟,在长达两个星期后仍有可能再认照片的迹象。

1、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记忆中,往往只能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机械识记。比如小孩背诵一些他根本不理解的文章,都是运用机械识记方法进行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但两者不是互相排斥的,如把这两种记忆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比如一首诗,让孩子理解意思之后,他就能很快记住。所以,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时,应教孩子从小学习运用理解记忆的方法。

2、婴幼儿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婴幼儿时期,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婴幼儿最早、最容易记住的事物,往往是那些和他本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

针对这一特征,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时,应该尽量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由于孩子的有意识记正在逐渐发展,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有意识记行为进行启发诱导。比如,让孩子开展表演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事先提出角色要求。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提出要求复述的条件等等。像这样多加训练,能促进有意识记的发展。

3、幼儿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形象的识记,如孩子根据直觉形象来记忆、辨认父母的容貌。语词记忆是利用语词进行的间接识记。由于幼儿语言水平较低,在这一时期,形象记忆明显优越于语词记忆。但是,运用词语对记忆对象进行描述、说明又能大大提高形象记忆的效果。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加强语词的具体说明,使形象和词义在幼儿识记过程中密切结合,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记忆

4、记忆的效果取决于事物典型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幼儿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客观对象的显著特征和外界刺激的强度。比如,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在观看长刺的仙人球时,你告诉他不要去碰,他或许转身就忘记你的告诫。但如果他不小心被仙人球扎痛了手指,你再去叮嘱他,他一定能牢牢记住你的话。事物鲜明的典型的特征往往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

《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